在乾隆年间,安徽宣城有两位少年,王生和方生,他们从小便结下深厚的友谊。两人志趣相投,性格却截然不同。王生活泼开朗,总是将事情看得美好而光明10倍配资公司,充满了乐观的气息。相对而言,方生则性格内敛,常常把一切都看得悲观,总担心可能发生的最坏情景,过于谨慎。
这年春天,二人共同决定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。一路上,春风拂面,百花争艳,绿意盎然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,尤其是方生,他感受到一种不明的预感,仿佛这番美丽的春景在暗示着他即将迎来的好运,或许是考试中的成功?
他们一路行走,越过山川,终于抵达一座山下。望着前方那座不远的山脉,二人决定在山脚下的茶摊歇脚。正值中午,他们便点了一碗阳春面和一碗清茶,吃饱了便准备继续启程。走着走着,来到半山腰时,突然传来一阵凄凉的锣鼓声和唢呐声,方生一听,心中一震。这声音分明是送葬的哀乐。
展开剩余77%方生紧皱眉头,拉住了王生,说:“我们换条路走吧,听这声音,肯定是有人去世了,送葬的队伍,我们赶考的,还是避开为好,免得沾上晦气。” 王生虽然觉得这条路并无大碍,但也不想让朋友担心,于是答应了方生,决定绕路走。
然而,命运似乎喜欢开玩笑。走了一段时间后,二人竟然又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,这一次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,只能硬着头皮与送葬队伍擦肩而过。方生面色更加阴沉,心情极度低落,觉得自己真的是倒了大霉。
王生看着朋友的不悦,便开始尝试安慰他:“你看,古人有云,‘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’,说不定这其实是好事。” 他接着自信地说道:“你看他们抬着棺材,吹吹打打,说不定这就意味着我们会一举成名,升官发财呢!” 王生自己这么一说,倒也觉得心情稍微愉快了起来,觉得这次进京或许真的能成功。
然而,方生仍然感到不安。两次遇到送葬的队伍,且第二次完全无法避开,他觉得这不仅仅是巧合,恐怕是命运给他的一种警示。临近考场,王生完全没有心理负担,保持乐观心态,轻松应考,而方生则心神不宁,思绪纷乱。每当他提笔,脑海中的画面总是模糊不清,完全没有往日写文章时的从容和流畅。
如大家所料,王生顺利中榜,成为进士,而方生则未能如愿,名落孙山。二人都有一种预感似乎应验了,王生的乐观果然带来了成功,而方生则感叹自己的一路阴霾未能驱散,只能等待下次的机会。
回到家乡后,方生更加刻苦努力地读书,而王生也时常寄来信件鼓励他。时光流逝,三年很快过去,春试的时节再次来临。就在方生准备踏上前往京城的路之前,他接连做了几天相同的梦。梦中,他爬上高高的屋顶,种满了各种蔬菜;接着,他穿着蓑衣,戴着斗笠,在倾盆大雨中撑着一把大油伞;而最后,他发现自己居然和他暗恋已久的王员外家的小姐一起躺在床上,只是二人背对背,毫无交流。
这三个场景在梦中反复出现,方生感到非常困惑,心中充满了不安,这是不是有什么预兆呢?
一天,方生在城东见到一个算命的,便上前请求解梦。算命的看了他一眼,摇了摇头,不再晃动手中的扇子,而是认真地说:“书生,你今年不要去赶考了。”方生愣住了,心中一紧,问道:“为什么?”算命的语气坚定:“去了也白去,注定不中。”
方生听后心情极度低落,心中已经凉了大半,便继续追问:“为什么这么说呢?”算命的却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玩弄着手中的扇子,沉默了一会儿。方生见状急忙递上一些铜钱,那算命的接过铜钱后,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解释:“屋顶上种菜,根本没土可种,岂不是白费力气?大雨中,你穿着蓑衣,戴着斗笠,撑着油伞,岂不是多此一举?与小姐躺在床上,却背对背,说明你根本没有希望。”
听到这些话,方生只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笑话,他的未来仿佛已经注定。心灰意冷的他继续走在街上,来到了桥头,看着桥上川流不息的人群,陷入了深深的沉思。
正当此时,一位白胡子老人走了过来,拍了拍方生的肩膀,问他是否曾去过城东的算命摊。方生点头,老人笑了笑,说:“我那不成器的徒弟又在这里骗人了!”看到方生一脸困惑,老人便继续说道:“你愿意听我解解梦吗?”方生急忙点头。
老人听完方生的梦境后,沉默片刻,笑着解释:“屋顶上种菜,你已经种下了,成绩已经在那儿了,那就意味着‘高中’;大雨中穿着蓑衣、戴着斗笠,再撑油伞,这说明你已经准备好了,‘万无一失’;和小姐背对背躺床,正说明‘翻身的机会到了’!”方生恍然大悟,终于释然。
经过老人一番话的开导,方生心中的迷雾终于散去,信心重新恢复。几天后,他再次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10倍配资公司,而这一次,他成功高中,名列前茅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